桂林農業生態區木薯套種鮮食大豆高產高效栽培技術
1、產地環境
以耕作層深厚、排水良好、肥力中等的緩坡地或平地為宜。建議2月底-3月初深翻犁地并耙細整平,深耕25-35cm。
2、品種
2.1木薯品種
木薯選擇直立或分枝少的木薯良種,如桂熱4號、南植199等。
2.2大豆品種
鮮食大豆可選擇早熟、高產抗病的品種,如毛豆3號、毛豆4號等。
3、播種
3.1 種子處理
3.1.1木薯種莖
選擇的木薯莖桿要充分成熟、粗壯、節間短、芽眼健壯完整,色澤鮮明,莖髓部富含水分且植株健康無病蟲害,作種莖用盡量采用莖稈的中、下段。種植前將種莖用鋒利刀砍成每段12-15cm,應留4-6個芽;播種前,用1%多菌靈溶液浸泡處理,約3-5分鐘后晾干。
3.1.2鮮食大豆種子
選擇新鮮、飽滿、無病蟲害、發芽率在90%以上的翻秋豆種.播種前最好曬種2-6小時利于出苗及提高成苗率。
3.2種植
3.2.1種植時間
要求日平均低溫穩定在12℃以上,桂林農業生態區一般為3月10日-3月30日。木薯和大豆可同時播種,木薯也可在大豆出苗后播種,但最遲不宜超過4月20日。
3.2.2種植規格
木薯行距為120cm,株距60cm;在2行木薯行間種植3行大豆,大豆距離木薯40cm,相鄰大豆行距為20cm,株距為30cm
3.2.3種植方法
3.2.3.1木薯種植方法
木薯行開淺溝10-12cm深,將準備好的種莖芽眼均朝向同一方向平放(種莖擺放方向平行于木薯種植行),木薯播種后蓋土深5-8cm, 1.4萬株/ hm2左右的木薯苗。
3.2.3.2 鮮食大豆種植方法
大豆行開溝6-8cm深,在種植溝大豆按株距點播,每穴播種3粒,播種后蓋土3-5cm,播種大豆36萬粒/hm2左右。
4、施肥
4.1 木薯施肥
4.1.1基肥
按7500kg/ hm2腐熟農家肥、750kg/ hm2復合肥(15-15-15)作基肥,在距離種莖尾部10cm處放置。
4.1.2追肥
大豆收獲后(時間一般在7月上旬左右),按225kg/ hm2復合肥(15-15-15)、150 kg/ hm2硫酸鉀給木薯培土追肥,并用大豆藤覆蓋木薯根部,減少水分蒸發,以保持土壤疏松,促進木薯薯塊膨大,提高產量。
4.2 鮮食大豆施肥
4.2.1 基肥
按每公頃200-250kg磷肥作種肥,撒在大豆種穴旁與泥土拌勻,避免與種子直接接觸。
4.2.2 追肥
大豆在始花和盛花期(一般在5月下旬至六月上旬),用0.2%-0.3%磷酸二氫鉀和硼砂兌水40公斤,連噴2次。
5、補苗間苗
5.1木薯補苗間苗
木薯在播種后15-30天左右,發現未出苗的及時補種(為保證補苗效果,可采用直插法種植種莖),并對種后成活的幼苗,要及時進行追肥,以便趕上其他正常生長的幼苗。苗高15-20cm時,每穴間去多余弱苗,只留1-2株壯苗。
5.2大豆補苗間苗
大豆出苗時,應及時進行田間檢查,防止大塊泥土壓住幼苗,在大豆出苗15-20天左右,發現未出苗的及時補種并對種后成活的幼苗,要及時進行追肥,以便趕上其他正常生長的幼苗;并進行間苗,每穴留2壯苗。
6、病蟲害防治
6.1木薯苗期
出苗期主要的蟲害是地老虎,在種植木薯時,用50%辛硫磷顆粒劑,按12-15kg/hm2撒于木薯種植穴旁,或在木薯出苗后,用2.5%敵殺死乳油30毫升-40毫升,加水75公斤于日落后木薯幼苗作常規噴灑,莖葉都要噴濕,對整塊地全面噴灑,效果更佳。
6.2木薯封行期
7-9月容易發生木薯朱砂葉螨,在始發期,用1.8%蟲螨克乳油3000倍液或5%尼索郎乳油2000倍液噴施防治;在大量發生時,用20%噠螨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阿維菌素乳油1500倍液噴施防治。由于朱砂葉螨主要危害葉片背面,噴藥時注意噴濕葉背;可保護朱砂葉螨的天敵瓢蟲、南方小花蝽和蜘蛛等,進行生物防治;生物農藥姜黃、地膚和靑蒿等對朱砂葉螨有較好的防效。
6.3大豆苗期
苗期主要的蟲害是蚜蟲和薊馬,用40%樂果乳油1500倍液和70%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,噴施防治。
6.4大豆中后期
中后期的蟲害主要是豆莢螟,用90%敵百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%殺螟松乳油800倍液,噴施防治。
7、草害防治
在木薯和鮮食大豆播種后進行蓋土后,用50%的乙草胺乳油100-120ml,加水50kg進行地面噴霧,有效抑制雜草生長1個月以上。
8、收獲
8.1木薯收獲
為防止霜凍凍壞種莖,木薯11月底開始在木薯地選擇符合留種的莖稈做種莖并按照“桂林農業生態區木薯種莖保存技術”保存(見附錄A),11月中旬至12月下旬,根據桂林淀粉加工廠的原料收購情況,收獲木薯。
8.2大豆收獲
7月上旬大豆收獲,收獲的大豆及時向市場出售。